大小单平台

鲜为人知的东北抗战:坚持14年,为东北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大小单平台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大小单平台 > 新闻动态 >
鲜为人知的东北抗战:坚持14年,为东北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发布日期:2025-10-08 07:33    点击次数:156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东北进行了全面的进攻。蒋介石和张学良没有准确判断日本人的企图,推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很快就沦陷了。许多人认为: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就甘心做日本的奴仆,没有进行抵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东北人民一直在进行抵抗,而且是真正坚持14年抗战的地方。

一,东北军的抵抗

最先对日军进行抵抗的是东北军的爱国将领和士兵。“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沿着南满铁路推进,短短几天时间内就攻占了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在事变当天,沈阳北大营驻军第602团的团长王铁汉不顾上级的不抵抗命令,带领士兵和日军激战了7小时,最终突出重围,开启了东北抗战的序幕。

图片

攻占吉林后,日军继续北上,进攻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镇守北平的张学良立即任命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为黑龙江省的主席和军事总指挥,统领黑龙江的东北军抵抗日军进攻。为了阻止日军渡过嫩江,黑龙江省的军队炸毁了江桥,江桥抗战开始。中国守军在孤立无援、武器落后的情况下进行拼死抵抗,给日军制造了很大杀伤。

最终,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马占山下令放弃江桥阵地,后退到第二道防线——三间房。11月7日,日军大规模进攻三间房,马占山部损失惨重,被迫将部队转移到了克山、海伦,齐齐哈尔沦陷。江桥抗战虽然失败,却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有规模的武装抗日战争。江桥抗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媒体纷纷赞扬马占山“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争地位”。

图片

攻陷齐齐哈尔后,日军一方面对哈尔滨发动进攻,一方面围攻辽宁省的临时省会—锦州。张学良下令东北军在锦州外围的营口、沟帮子、白旗堡、大凌河等地对日军进行英勇的抗击,一度遏制了日军的进度,延缓了日军的进军速度。最终,锦州在1932年1月陷落。

哈尔滨方面,日军沿着南满铁路北上,进攻哈尔滨。此时,李杜、丁超等东北军将领进入哈尔滨,成立了吉林省自卫军总司令部,号令东北人民抗战。其中第22旅的团长赵毅带领士兵偷袭了伪军刘宝林部,俘虏了700多人,并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杀伤。日军主力攻入哈尔滨后,东北军又和日军进行了巷战,最终在1932年2月才撤出哈尔滨。

图片

当时,东北军的主力基本撤离了东北,在东北进行抵抗的大多数都是没有撤走的部队。他们势单力薄,孤立无援,因而很快就失败了。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蒋介石方面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对苏区发动“围剿战争”。国民政府还将希望放在国际联盟上,蒋介石派人联系了英、法、美等国,试图通过国际联盟来向日本施压。

但国际联盟的施压并没有对日本造成多大的影响,而当时西方各国深陷于经济危机之中,无暇东顾,因而对日本只能采取绥靖政策。1932年,日本在东北扶持了“满洲国”,笼络了大批的汉奸为自己卖命。

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

东北各大城市沦陷后,东北军和当地的群众就组织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自发对日军进行了抵抗、袭击和骚扰。

辽宁方面,辽宁省的警务处处长黄显声组织公安队、警察队和民团成立了辽宁抗日义勇军,不久改名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开始了东北义勇军的抗战史。义勇军的人数在1932年年初发展到了7万,活动在辽东中部地区,四处袭击日军,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杀伤,如在锦西击毙了日军27团团长古贺传太郎中校。辽南的邓铁梅带领义勇军攻取凤城,歼灭了守城了伪军,缴获了400多支步枪和3架机枪、一门迫击炮,史称“凤城大捷”。

图片

吉林方面,王德林、田霖、姜荣跃等组织成立了各路义勇军。1932年年初,王德林带领义军3次攻打敦化,歼敌400多人。在额穆和蚊河战斗中,缴获了1000多支枪支。在镜泊湖一带的战斗中,歼敌200多人,缴获枪支140多支。

黑龙江方面,马占山退守海伦后,成立了黑龙江省抗日救国义勇军,曾一度联系各部义勇军计划围攻哈尔滨,但因为计划泄露而失败。1932年苏炳文等联合多支部队成立了东北民众救国军,在海拉尔、呼兰、扎兰屯等地区多次和日军、伪军作战,曾一度在富拉尔基击溃了日军。

根据统计,义勇军在1931年歼敌达1万多人,1932年歼敌2万多人,给了日军、伪军很大的阻碍。虽然义勇军英勇作战,但军队没有统一的组织,基本都是分头行动,加上蒋介石没有对义勇军提供物资和武器上的支援,导致其孤军奋战,不断被消耗。到1933年,大量的义勇军被日军击溃,马占山、苏炳文等被迫转移到苏联境内,东北的抵抗活动开始陷入低谷。

三,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派遣陈为人等进入东北,成立了中共满洲省委,使得中共的活动在东北开展起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就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开始组织群众发动抗日斗争。1932年,10多支游击队组织起来,杨靖宇担任游击队的政委。很快,游击队队伍发展到了2000多人,他们活动辽宁和吉林的东部山区,不断带领当地群众进行“秋收斗争”“春荒斗争”。1933年,多支游击队合并建立了东满游击队,并建立了根据地。随后,又成立了汤原游击队,珠河游击队、巴彦游击队、宁安游击队等。

到1933年,东北义勇军逐渐陷入低谷,纷纷转移到苏联。面对如此艰难的情况,中共满洲省委要求统一部署,建立统一的领导组织。为了扩大群众基础,中共满洲省委将各地的游击队改编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和日军斗争。到1936年,为了响应“八一宣言”,东北各路抗日军队又改编为了东北抗日联军。此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战场的中坚力量。

图片

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东北制定了三年消灭抗联的“肃整计划”,于是调集重兵进攻抗日根据地,导致抗联的逐渐陷入困难之中。为了保存抗日力量,一些抗联部队也开始转移到苏联境内,并请求苏联方面提供帮助。但是当时苏联和日本并没有开战,苏联并不想公开和日本对抗,因而没有对抗联提供物质和武器上的帮助。1938年,赵尚志等人进入苏联后,被苏囚禁,经过审查后才被送到了新疆。

在1938年,东北抗联只有队伍5000多人,基本由中共领导。到1940年,东北抗联只剩下不到1000人,著名的杨靖宇将军也在这一年牺牲。自此,东北抗联也陷入到了低谷之中。此后,抗联的主要领导都转移到苏联境内,以保存力量。但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联禁止抗联人群在回到中国东北抗战。于是,抗联领导和士兵则在苏联进行休整和训练。

图片

当时苏联不能公开保护抗联的人员,于是就在名义上将抗联人员组编在苏联红军的编队中,如此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给抗联成员进行训练,提供援助。到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出兵对日作战,抗联的部队重新返回了东北。当时抗联认为起码要和日军斗争一年,但没想到苏军在进攻三天后,日本就表示投降。

图片

而根据苏联和国民政府的协议,苏联出兵的三个月内,禁止中国向东北派军,以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而抗联的主要领导意识到,必须利用苏军控制东北的这段时间,迅速扩张在东北的势力,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发展武装力量,恢复中共在东北的党组织,取得和中央的联系,收回抗联的失散人员。经过重组,东北抗联变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在苏军的默许下,东北人民自治军开始在东北各城市驻扎军队。

重庆谈判期间,在苏联代表的牵线搭桥下,东北的中共组织和中共中央重新建立了联系。1945年年底,3个月的期限已到,苏联开始在东北撤军,蒋介石则迅速向全国各大城市运输军队,其中自然包括东北的主要大城市。见状,中共中央也迅速派遣10万军队、2万干部进入东北,东北人民自治军的规模迅速扩大。

图片

东北人民自治军在东北迅速控制了大部分农村地区,拥有了大片的土地,大量的人口,为了后来解放军在东北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辽沈战役的胜利也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调。中共早期派遣组织进入东北进行抗战,不仅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为了中共组织在东北的立足奠定了基础。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的领导人是多么高瞻远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上一篇:苹果新专利授权: Vision Pro或新增触控区域
  • 下一篇:没有了